读《ERP原理·设计·实施(第4版)》,《ERP原理与应用教程(第3版)-周玉清 刘伯莹 周强》,把一些我认为的重要的地方摘录下来。
概念
企业资源计划(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——ERP)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,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,为企业提供决策、计划、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、系统化的管理平台。
借助于国内优秀的管理软件,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,以产品技术数据为基础,实现业务流程中对成本及费用的预测、控制和反馈,并实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物流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监控,使财务、销售、库存、采购、车间、计划、成本等管理集成在一起,构建一个具有先进性、集成性、适应性、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的多维管理系统。
ERP涉及企业管理的诸多方面,系统的处理流程就是业务数据的计算机采集、录入、处理、传递过程。所谓“三分软件、七分实施、十二分数据”就是强调数据的重要性
ERP及相关名词的含义
ERP系统的总流程图
PDCA循环
日本人称之为戴明环,它是有效地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科学逻辑的程序,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
P(plan)—计划: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。
D(do)—执行:实地去干,实现计划中的内容。
C(check)—检查: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,看看哪些做对了,哪些做错了,注意效果,找出问题。
A(action)—行动(或处理):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,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,并予以标准化,或制定作业指导书,便于在以后工作中遵循;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,以免再次出现。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,应提交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。
供应链管理(SCM)
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,通过对信息流、物流、资金流的控制,从采购原材料开始,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,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,将供应商、制造商、分销商、零售商,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。
现代的供应链管理要对由供应商、制造商、分销商、零售商到客户所构成网络中的物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进行管理,计划和协调与上述三流相关的所有活动,使其成为一个无缝的过程。
供应链管理涉及4个主要领域,即供应、生产计划、物流和客户需求。
项目的实施过程
- 1.成立项目组
ERP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,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。企业信息化的过程是实现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,这个过程必然涉及到岗位职责的变更。如果没有企业一把手坚定的信心,身体力行,是很难推动的。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、直接决策、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,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,是项目组顺利工作的保证
2.总体规划、分步实施
3.做好培训工作
4.业务流程再造
按照“科学、合理、高效”的原则,继承企业传统管理的先进经验,改进不合理的工作流程,充分利用计算机程序化的特点,对科学的业务流程进行固化和强化
5.建立科学编码体系
6.做好数据初始准备
7.现场指导,跟踪服务
8.做好第一个月的结账工作
9.稳定完善,巩固提高
失败的因素
(1)数据影响。数据不准确,“进去的是垃圾,出来的仍然是垃圾”。
(2)ERP软件的影响
选型工作未做好,选择的ERP软件根本就不适合本企业
(3)实施组织的影响
(4)实施方法的影响。
(5)有效的制度规范。
有效的奖励、惩罚制度
设计篇
软件工程要求达到的主要目标是:低成本、合乎要求、较好的性能、易移植性、低维护费用及按时交付。
软件的生存期分为三个阶段:计划阶段、开发阶段与维护阶段。
ERP设计的总体思路即把握一个中心、两类业务、三条干线。
一个中心:各项业务活动和功能模块要考虑归集到财务的数据,财务应是各项业务的归集中心。
两类业务:计划与执行;。从计划到执行计划,再反馈到计划层,影响计划的制订和修正,这个过程周而复始,与PDCA循环原理一致,形成一个闭环,也体现了管理的闭环原则。
三条干线: 供应链管理、生产管理、财务管理。
实施篇
需求分析的内容主要有:
(1)各个部门需要处理的业务需求
(2)考虑用计算机处理的业务数据的软件使用权限的设置
(3)业务报表需求
(4)数据接口的开放性
CIMS专家组总结的十六字实施方针:总体规划、效益驱动、重点突破、分布实施
- IT规划的实现:
(1)企业经营战略与业务现状分析;
(2)IT发展预测;
(3)企业经营战略与IT战略支持分析;
(4)企业阶段经营目标及业务活动与IT支持分析;
(5)IT规划的构想框架;
(6)IT系统功能设计与IT技术方案;
(7)IT系统硬件方案;
(8)设计收益分析与输出IT规划整体方案。